言清行浊,言的成语,清的成语,行的成语,浊的成语
成语名称:言清行浊
成语拼音:yán qīng xíng zhuó
成语解释:清:清高;浊:浑浊,指低下。说的是清白好话,十的是污浊坏事。形容人言行不一。
成语来源: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
成语造句:余观世人恒无真志,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,是故口是心非,言清行浊。
★明·李贽《焚书·书答·失言三首》
言的成语:
言行若一 >>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。指人表里如一。 |
言外之意 >> 指有这个意思,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。 |
言论风生 >>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,气氛活跃。 |
言寡尤,行寡悔 >>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。 |
言出祸从 >> 话一出口,祸患随之而来。 |
言不尽意 >> 情意曲折深远,言语难以全部表达。常用于书信末尾,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。 |
浊的成语:
激浊扬清 >> 激:冲去;浊:脏水;清:清水。冲去污水,让清水上来。比喻清除坏的,发扬好的。 |
凡胎浊骨 >> 指人间普通的,平庸的人。 |
凡胎浊体 >> 指人间普通的,平庸的人。同“凡胎浊骨”。 |
污泥浊水 >> 比喻一切落后、腐朽和反动的东西。 |
宁可清贫,不作浊富 >> 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,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。 |
扬清激浊 >> 冲去污水,让清水上来。比喻抨击、清除坏人坏事,表彰、发扬好人好事。 |
推荐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