愤愤不平,愤的成语,愤的成语,不的成语,平的成语
成语名称:愤愤不平
成语拼音:fèn fèn bù píng
成语解释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
成语来源:《汉书·刘据传》:“太子进则不得见,退则困于乱臣,独冤结而亡告,不忍忿忿之心,起而杀充,恐惧逋逃。”唐·许嵩《建康实录》:“自尔愤愤不平,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。”
成语造句: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
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
愤的成语:
愤时疾俗 >>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、憎恶。同“愤世嫉俗”。 |
愤不顾身 >> 奋勇直前,不顾自身安危。 |
愤世嫉俗 >> 愤:憎恶,痛恨;嫉:仇恨,痛恨;世、俗:当时的社会状况。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… |
愤风惊浪 >> 指狂风骇浪。 |
愤世疾邪 >> 犹愤世嫉俗。 |
愤愤不平 >> 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 |
平的成语:
平易近人 >> 对人和蔼可亲,没有架子,使人容易接近。也指文字浅显,容易了解。 |
平地楼台 >> 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。 |
平心而论 >> 平心:心情平和,不动感情;论:评论。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。 |
平起平坐 >> 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。 |
平步青霄 >> 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。同“平步青云”。 |
平风静浪 >> 风平浪静。多以喻平静无事。 |
推荐信息: